技术分享
Q: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有何区别?
2025-07-11
灾备领域中,所有为了容灾而做的数据备份都是数据级备份,所以数据级灾备可以理解为具体的灾备动作,应用级灾备(包括业务级灾备)是一个统筹概念(灾备时要考虑数据、应用、业务之间的关联)。
据目前市面对应用级灾备的定义大多是RTO与RPO要低。(RTO/RPO释义参考:https://baike.baidu.com/item/RTO/8933405)
这是片面的说法!参考下图国家标准《GB/T 20988-202X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数据级、应用级、业务级的定义:
因目前有的灾备产品的功能以及产品宣传上有涉及与上图一样的关键词,如“接管”、“业务连续性”、“应用级灾备”等。这里容易产生的误会是应用级灾备就是数据和信息系统,在灾难发生后恢复的越快越好、数据丢失量越低越好,也就是RTO与RPO越低越好。所以应用级灾备代表高要求的灾备方案(实时容灾、复制、双活、主备等)这个概念就慢慢比较被人熟知。
灾备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并不是由数据级、应用级、业务级决定的,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自身数据、应用、业务的分类分级后,通过风险与成本的平衡策略制定的。可参考国家标准《GB/T 20988-202X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表B.1 RTO/RPO 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的关系,如下图:
假设现在我们有一个信息系统,采用单机部署的形式,应用软件、数据库、文件数据都存放在一台服务器上,且RTO<1天,RPO<1天。此时数据级和应用级灾备的区别如下:
数据级灾备:定期或实时备份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在恢复时,若原环境正常可用直接恢复即可;若原环境无法正常使用,则需要相关人员搭建对应的环境进行恢复。
应用级、业务级灾备:需要考虑除数据级备份外,恢复时应用(信息系统)、业务人员、办公场所等应用、业务运行的相关依赖环境,这里包括了专门的灾备场所(灾备数据中心)所涉及的环境组件,涵盖备用服务器、备用网络、备用数据处理系统(信息系统)、技术人员、业务人员、消防等一切确保应用、业务能够正常运行的软硬件条件。

- 标签:
-
技术分享